世界资源研究所副总裁兼常务董事克雷格·汉森在边会上作视频发言。 尹灵 摄
“首先,我们需要生产世界所需的粮食和纤维,但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担,以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东西。其二,我们需要保护现存的自然,由森林、草原、湿地、珊瑚礁、海洋生态系统协同组成的自然。其三,我们需要通过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或减少人类活动污染等方式来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最后,我们需要修复已经丧失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克雷格·汉森看来,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满足人类需求和促进人类经济发展,也可保护所有形式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当地时间12月7日,COP15第二阶段会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边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完)
【农业强国光明谈】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期《农业强国光明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毛世平,一起了解农业强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魏后凯在节目中解读“农业强国”四个字的具体内涵。他表示,农业强国的提出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系。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是 “四强一高”:即农业耕地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国际竞争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发展水平高。 魏后凯认为,在此时提出建设农业强国,是因为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只有从现在起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并经过若干个五年规划的持续努力,才有可能使中国立足于世界农业强国之林,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确保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毛世平认为,要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跨越,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际上公认的农业强国相比,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差距较大;此外,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性差异明显,耕地条件、生产环境等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因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访谈中,魏后凯和毛世平还探讨了农业强国提出的意义、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的联系等话题。点击视频观看详情。 往期回看: 【农业强国光明谈】国产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突围”记 科学顾问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联合出品 科普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总 监 制 宋乐永 廖丹凤 总 策 划 战 钊 邬震坤 宋雅娟 导 演 组 宋雅娟 武玥彤 谢 芸 主 持 人 林佳欣 视觉设计 翟 烽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